热点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原创文章 > 职场心理 >

熊玲:心理动力学视角论人性:舒服与艰难之间

发布时间:2022-11-16 10:37  点击数:
导读:01 某微博大v画家说:这世上,越是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不舒服。少做舒适但无用的事,多做艰难但有用的事,及时修正自己,敢于走出舒适区,人生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接着有评论说:既然有舒适区了,干嘛要走出去?人生短暂,尽可能待在舒适圈不好吗? 关于舒

 

01

 

某微博大v画家说:这世上,越是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不舒服。少做舒适但无用的事,多做艰难但有用的事,及时修正自己,敢于走出舒适区,人生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接着有评论说:既然有舒适区了,干嘛要走出去?人生短暂,尽可能待在舒适圈不好吗?

 

关于舒适与艰难,以上意见,代表了社会群体的两类倾向。且可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这两类之间,是否存在另一类,他们既追求艰难-成就,又放不下舒适区-享乐,或说在两者间动荡徘徊?

 

肯定存在,只是这三类倾向的多寡比例,无从考证和确定。但凭我们的直觉经验,能感觉到这三类人都挺多的。

 

总体上这是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我们可称第一类为A型:求自我实现;第二类为B型:安于现状;第三类为C型:迷茫中蹉跎岁月、进退两难。每一类型中又存在不同层级,或差异的。如,追求自我实现的A型,有的超有财富和才华,其成就举世瞩目,造福世人;有的是行业翘楚,其成就可称对社会卓有贡献;更多是小有成就,或在追求成就的路上,他们富有进取的人格力量,也足可影响身边人。

 

 

02

 

须正视,追求自我实现者在成就、程度上的差异,是跟收获舒服或快感的程度,成正相关。亦如:高投入对应高收益,高探险或高难度创新活动,对应高峰体验、高价值感等等一样。更须正视,成就的背后满布艰难,即是历经艰难未必一定有成就。这点很残酷,往往也是人害怕追求的动因。

 

决定成就的高低之间,存在个体自身,和环境的太多复杂因素(这是另一话题,不在本文讨论)。但若“多做艰难有用的事”就属于有超越生存需要的追求,无论成就大小,他们的满足感远多于烦恼。所以说追求自我实现的A型,是活得充分也充实的一类人。

 

舒适区,可谓是非地带。好也不好。

相对于“做艰难有用的事”而言,舒适是追求的对立面。就人性而言,趋乐避苦、争强好胜、贪念权利等欲望,都是很本我的需求。可人性最麻烦的地方,是需求和欲望的尖锐矛盾。正如拉康论欲望的悖论中认为,人的困境在于他无意识踏上了一条抵达不了的(他者)道路。

 

即是,人性之谜在于我们总在不停地努力要什么,但始终都够不着那个最想要,也不知最想要的是什么。如女人买衣服,满柜子都是她自己选择的所喜欢的衣服,却始终觉得不够,总感觉少了一件,那感觉驱策她不停地去买“少了一件”,但那少的一件,究竟是啥,买得到吗?谁都不知道。

 

可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追求被认同,人的欲望催生个体的成长、强大,若你受不了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艰苦,抑或痛苦,很可能会退行到婴儿的舒适带。

 

03

 

因此想说,安于现状的B型类,其中不乏自恋者,而多数人是不得已向现实妥协,并非真愿待在舒适区过一个庸庸碌碌的小幸福。但他们意识上不会承认如此,相反可能会自我感觉良好,可能会嫉羡、嘲讽那些有追求的人。因别人的优秀或成就,对自恋者来说,是一种挫败。

 

蹉跎于进退两难的C型,更是生活的常态。因身处现实的多方困境,迷惘与选择焦虑,成为了现代人难逃的命运。普通层面上,我们大多是徘徊“做艰难有用的事情”与“呆舒适区”之间,体验着不好也不坏的生活。

 

毕竟,做有用的事情需要付出,虽艰难但能收获价值感,呆舒适区无需付出,虽享受但有耗费光阴的难受。极端层面上,有因处理不了自我冲突,最终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平衡无价值无意义感,而产生出各种心理疾病,如今的焦虑症、抑郁症发病率徒增,就是证明。

 

 

 

 

04

 

蹉跎进退的C类型,也进一步说明:1)舒服与艰难之间,是欲壑,是人性的炼狱场。2)追求自我实现,谓之人的本性,是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待舒适区的安于现状,亦是人之本性,只不过是以逃避艰苦的方式,阻滞了人格的发展。

 

由此可说,人的存在感、价值感,最终来源于成就。无论哪方面的成就,前提是有符号性的作品,以能代表成就。有位朋友说的很妙:“.....马云的作品是阿里,张一鸣是头条。大部分普通人,唯一能够得上的作品,就是家教,小孩被你培养得很好,生命和灵魂,得到了延续,这是普通人里比较优秀的作者。能写一本书,发行一本专辑,做慈善修一条路,这种作品,已经超越普通人了。有作品,就会在某个细微的空间,或者共鸣里,得到永生。”

 

这一观点,已从精神动力学视角回答了人性之谜的诘问: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即,我们每个人都在使出吃奶的劲活着,为了活得有所值,还得使劲找寻那个能使自己舒坦、自我价值“得到永生”的位置。这就是人生,也是人的终极性任务。

 

青少年心理
婚姻情感
神经症
职场心理
推荐资讯

熊玲:论亏欠感与分离焦虑

究竟谁亏欠谁? 1 关于亏欠感。我想起某微友很有趣的一条微博:每天早晨...要么打字,要么自杀。当然这条微博不只这一句话,但这句话,当时给了我莫名的触动。结合我有一种感觉的觉察,似乎能表述清当时的那份触动的无意识内涵。 先说下,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的

  • 240846020
  • 12845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