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原创文章 > 职场心理 >

熊玲:做自己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9-08-12 10:37  点击数:
导读:想做自己,你除了要懂自己,还要依赖自己。不能做自己的人,仿佛总在纠结我到底要啥、到底做什么好呢?或总是担忧别人怎么看我?抱怨亲人(父母、对象、儿女、朋友等)怎不爱我、不帮我、不理解我,甚至背叛我的痛苦中。 周润发给我们的启示二,似乎更简单:

 

想做自己,你除了要懂自己,还要依赖自己。不能做自己的人,仿佛总在纠结我到底要啥、到底做什么好呢?或总是担忧别人怎么看我?抱怨亲人(父母、对象、儿女、朋友等)怎不爱我、不帮我、不理解我,甚至背叛我的痛苦中。

周润发给我们的启示二,似乎更简单:开不开心,成不成功是自己的事,跟别人无关。《开讲啦》中有许多大学生提问周润发,其中有个女生很伤感的问:“....我尽管走过了坎坷,但我还是委屈难解。请问您,怎么能解开委屈?”

通常,各类“嘉宾”回答这样的提问,都会给以开导、教科书式的回应。没想到,周润发的回应令我一惊:你怎样,要靠你自己,与我无关。


 

周的原话是:“我是觉得,你看的我,是表面的我,我还有另一个我,心里的我。你也是,我们都有表面的我,还有一个心里的我,也可以是二个、三个、四个(心里的我)....你的苦,你跟我说,没有用,跟你的父母说,也没用,跟朋友说都没用的。自己的苦,只有跟你心里的他们说,问他们,或他们问你: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你想干啥?你有自己的目标了,就会好的”。然后,他还讲了一则故事(他十几岁时父亲去世时...)作为给那女孩的宽宥。

我着实感慨,周润发那自然、朴实、很精神分析的一段话。他不是心理咨询师,却讲出了深刻的心理学道理:驱策人成为什么的,往往不是表象的自我与自我意愿,而是潜意识(心底的我)自我与自我意愿。我在主体精神分析文章中多次提到,人的内在结构具双重性,即主体性+客体性。健康的个体,他的主体性,是大于客体性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具有<主体感>。

<主体感>强的人,易做自己。因为他很喜欢依赖自己,依赖自己的喜好、依赖自己的能力。

看得出,周之所以是独一无二,是因他的“吃苦也快乐”心态,和“一切靠自己”的单纯思想,组成了他自主性(主体感)的人格力量, 这是他一生都能遵从内心的资本。现已63岁的他,依然可以出演经典角色...可以选择主动跟他人合影...可以选择“钱不是属于我的”并将身价56亿捐给公益....可以选择过简单的生活方式:逛菜市场、坐地铁,与老婆一起共同料理家务,没有别人以为的应该“豪宅几栋,保镖、用人无数”....他说:生活中最难的事情不是你赚多少钱,而是如何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以一种简单而无忧无虑的方式度过余生。

周润发是有非凡成就的明星,却又是比普通人还简单的凡人。如此分裂,又如此祥和。


 

很想说,我们从他人身上看见的,本质上是自己,那些有关存在的、匮乏的、讨厌的、理想的等等自己。周润发作为公众人物,每个人所看见和所投射的东西不一,没有褒贬对错,只有启迪不同。反正我看见的是:一个人能做自己,需有内在定力:懂自己+靠自己。

再问如何靠自己?首先要依赖自己的主见:至少你得为自己做点什么,或有自我目标的选择,哪怕失败了,能当担、能再来就是。其次,依靠自己的本事:至少你得有一件养活自己的本事,然后诚实的做;想有所发展,得选择(并依靠)某一长项,然后很牛的坚持。

若你非要做自己,就得这样,别无捷径。
 

青少年心理
婚姻情感
神经症
职场心理
推荐资讯

熊玲:论亏欠感与分离焦虑

究竟谁亏欠谁? 1 关于亏欠感。我想起某微友很有趣的一条微博:每天早晨...要么打字,要么自杀。当然这条微博不只这一句话,但这句话,当时给了我莫名的触动。结合我有一种感觉的觉察,似乎能表述清当时的那份触动的无意识内涵。 先说下,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的

  • 240846020
  • 12845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