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原创文章 > 职场心理 >

熊玲:人生到底是为谁而活?

发布时间:2019-02-20 10:01  点击数:
导读:人的痛苦大多是来自(你)不知道在为谁而活,也不知为什么而活。即,失去主体的,没有自我地活着。 人们经常会想会问: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我去做这么多事情?我这样受苦受累地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我是谁?其实这些设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天生就有

 

人的痛苦大多是来自——(你)不知道在为谁而活,也不知为什么而活。即,失去主体的,没有自我地活着。

    人们经常会想会问: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我去做这么多事情?我这样受苦受累地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我是谁?其实这些设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天生就有的脆弱感和人类的进化,注定有了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人们力图感受到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人的内心会产生“一切尽在把握之中”的主体感受,以对抗自我内心的脆弱感、不确定感、不安全感。

    “你在为谁而活?”实际在拷问,你活在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里吗?

    内心有“一切尽在把握中”的主体感受,就是通常说的有自信,有自我。这样的人明晰自己的人生方向,容易获得自由和愉快。反之,缺失(主体感)自主自信的人,总感觉没滋没味或患得患失,其因是缺失主体感,缺乏自主自信。

 



    人为什么会“不知道在为谁而活”,人为什么会丧失了自我呢?

    若究其根源,主因是那育人的土壤有问题,是因那强制性的家庭文化的育人(愚人)结果。人在被抚育的阶段,犹如土里的小树苗,若它总遭遇着强风、干旱、冰雪等恶劣待遇,或是养在大棚里享受着被庇护(束缚)的伺候,那么树苗则无法茁壮。对应小孩人,在他的人格中则必然缺失——自主与自足。自主是一个人有行为抉择的能力,自足是一个人内在的丰富感,它们可说是人内部动机的资源。

    对所有的养育者而言,如果你有“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把你当客体),只有我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把你当主体)”的境界,那么被抚养者将会是那种自主自足的人。

    一个具有自主性的自我才有可能产生出成人的自信,这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对成人的认同;二,随着更有利的体验出现,逐渐地放弃这些认同,然后有着自己做主的认同对象,包括事物与思想。在同一背景下,一个人不同的认同决定了他“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心理地位,也即是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如果过去的你还小,由不得自己,但现在的你是大人,你完全可以,也必须是靠自己做主——选择拒绝什么,选择认同什么。如此你才有望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忍受几乎任何怎样活的方式”,这就指明了无论你想得到什么,都必然会由自己做主,并会对自己做出的选择付出努力与代价。人活一世,只要让我们确知自己的目的和代价,我们就不至活得浑噩,我们才便是活得像自己。
青少年心理
婚姻情感
神经症
职场心理
推荐资讯

熊玲:论亏欠感与分离焦虑

究竟谁亏欠谁? 1 关于亏欠感。我想起某微友很有趣的一条微博:每天早晨...要么打字,要么自杀。当然这条微博不只这一句话,但这句话,当时给了我莫名的触动。结合我有一种感觉的觉察,似乎能表述清当时的那份触动的无意识内涵。 先说下,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的

  • 240846020
  • 12845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