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 成长烦恼 >

熊玲:牺牲者的迫害

发布时间:2017-03-28 10:05  点击数:
导读:论完美犯罪的精神动力学(三) 以下是我新浪微博里的两条微博: 松松:(2013-11-5 9:00)熊老师,我想知道怎样跟更年期的爸妈相处?我快烦透了。从小到大,他们总是打打闹闹,从未停歇,我真的觉得自己很累,一直想让他们关系好一点,似乎我的努力没多大效


——论完美犯罪的精神动力学(三)
 
 
 

 
   
 
    以下是我新浪微博里的两条微博:
 
    松松:(2013-11-5 9:00)熊老师,我想知道怎样跟更年期的爸妈相处?我快烦透了。从小到大,他们总是打打闹闹,从未停歇,我真的觉得自己很累,一直想让他们关系好一点,似乎我的努力没多大效果。我爸向我说我妈不是,我妈又向我说我爸不是,我夹在中间,我太难做了,崩溃了都。
 
    回复:(2013-11-5 9:20)父母的战争是他们之间有未解的情结,怎样解决,又能否解决或何时解决,这些都是父母们的事情;不能停歇的打闹本身,有可能也是他们所依赖的互动模式,他们习惯了也认可了,尽管都不舒服,但这就是他们的沟通方式。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样拒绝他们无意识拉你进入他们的战争。
 
 

 
   
 
    松松:(2013-11-6 16:00)在家里看着我烦的要命,就差给他们跪下了。在学校,我都有时候梦到他们吵架打架的场景而被吓醒,我很想不理不管,在学校眼不见心不烦,可是他们经常会跟我打电话,一打电话就开始向我抱怨,特别是我妈,说她多累多苦,爸爸对她多不好,每次差不多的内容,听到她伤心,我又很心疼很自责。
 
    每次都很难排遣她给我倾倒的负面情绪和能量。我就特别特别地难受和自责。我妈就经常跟我说她是因为我而忍着的,我就觉得是因为我,他们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累,我真的很自责和内疚,我真的没择了。
 
    回复:(2013-11-6 16:30)你不必内疚,因为母亲为了你而忍着,同时还要抱怨给你,这是母亲的生活格调,若你改变不了,可以选择接受她的格调。你的难受,说明你还没成长到足以承受这一切,但这不是你该负担的责任,孩子!
 
 

   
 
 
    父母咋了?孩子可好?
 
    回复了松松的微博之后,我心依旧难平,很想写点东西以释然内心更深的感想。
 
    对于松松的故事,我有复杂的感觉,不知是为父母悲哀,还是为孩子心酸。松松家庭的亲子关系,似乎是中国家庭教育模式的缩影,这令我感到,孩子的苦难,不仅是父母的冷漠或控制,更是父母的牺牲所造成。
 
    这样的牺牲,犹如古人对昏君的愚忠,是一种愚昧。
 
    父母以为,只要我们付出了,你就应该有出息。只要儿女幸福,我们忍饥挨饿都行,只要儿女成器,我们做牛做马也甘愿。却不知,这样的付出与牺牲,纯是他们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和想要回报的潜意识愿望,但是以“为你好”的意识行为,硬塞给孩子的恩情。他们也不知,这恩情犹如一座大山,孩子背不起也还不清。
 
    他们更不清楚,孩子的焦虑、拖沓、逃课逃学逃避现实责任等,都是因大脑塞满了“现实复杂、未来残酷”的忠告,是孩子心力承受不了“高期望”的妥协。
 
    松松作为未成年孩子,类似像她的难受和她的亲子关系模式,足以说明:父母那伟大的牺牲里,充满了窒息孩子心灵呼吸的煤气,或者说,父母以“只为了你”的完美之爱,扼杀着孩子本该有的快乐。
 
    虽然我们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父母无意伤害孩子。我们只能说,伤人的爱,是长辈们无意识的罪恶。
 
 

 
   
    说父母无意识的罪恶,一点不过。许多父母本身就存在严重的人格问题,只是不自知而已。意识上他们肯定想儿女好,行为上也的确为儿女所做。可他们的做法,整个是变相的独裁暴君,或变相的救世英雄,将他们自己的意愿强迫性要求他人接收。
结果总是,孩子要么感到畏惧,感觉被控制;要么感到内疚,感觉无能。
 
    孩子若有堕落,那一定在表明心理出现了早衰。猜想他的身后,也一定是缺氧的高压环境。
 
    所以我想说:父母的牺牲,与其说是大爱,不如说是另类暴力,一种迫害孩子天性、个性的暴力。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怀揣美丽的善心,干着有损童心的恶劣事情。
 
    如果孩子将来有扭曲的人格,过着不幸的生活,我不能不说是父母无意识犯下的恶行。或说,是父母的人格缺陷种下的恶果。
 
    假如父母们能清醒过来,恶果不至于代代相传。
 
    假如父母们能先有改变,孩子的日子会好过起来。
 
    有些父母很顽固,总是认定孩子的“怪行”不跟他们有关,总想寻求怎么改变孩子的良策,你跟他讲“改变父母的言行,孩子才可改变”,他会瞪大眼睛指责你是怪论。
 
    如果父母不愿清醒,那就指望孩子自己能够觉悟。我们的父母何以这样?我可以不因父母所为而坚持自我吗?
 
 
 

   
 
 
    亲爱的孩子,
 
    请试着去感受:父母发生战争,是他们各自都竖起了身上的刺,其内心都是惊恐和愤怒的;他们停不了的战争,说明他们从未得到对方的基本理解、关爱、接纳。这些恰是人在关系里的基本权利啊,为了获取它,父母们以不正确的方式在力争他们正确的权益……真是难为他们。长期来,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对方的关爱,反而感受的是相互攻击和伤害,他们的心有多痛呵。
 
    那么脆弱的他们,怎能理解到我的需要,又怎能给到我所想要的呢?
 
    如果你能这样去感受父母,那么,你会从卷入他们的躁郁情绪中脱离出来,而不用怀疑他们的爱心,不用再记恨他们不给予你爱。
 
    请努力思考:人生意味着啥?或许就是吃喝拉撒、简单平凡,也或许是繁芜复杂、充满挑战,或许是精彩,也或许毫无意义。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再看我们的父母,他们都有着未了的情结,比如很有钱,很有地位。他们那艰辛而隐忍的生活状态,都说明在为久远的夙愿(或情结)寻找出路。可是在无果的绝望路上,只好把希望转移给下一代。要知道,父母他们身上的缺陷、他们内心受伤的小孩,永远是他们追求进取、为求改变的精神原动力。虽然,有时他们把原动力推卸给了家中的其他人。
 
    如果你能够这样思考人生,那么,你会心疼父母的艰难,或许会宽容他们的诉苦和抱怨。
 
 

   
 
 
    请尝试选择:坚持对父母表达你真实的感受,和你真实的观点。或许他们听不懂,不接受,会指责,会愤怒。但若你是自信自足的,你就只需坚持在他们面前做真实的自己。顽固,终会败给执着。
 
    每个人有他自己生命的轨迹。世界也完全是,由与人自己经历相关的东西、和感兴趣的部分所构成。过去不由你选择,因为你太小没有选择能力,可现在你长大了,想过怎样的生活,以及想要怎样的未来,是应该学会自我选择的。
 
    对于父母的想法与做法,你可以认同他们,但不一定仿效;你可以选择谢绝他们的付出,但不一定否定他们的价值;也可以选择允许他们为你的牺牲,但不一定非得要偿还,更不必以内疚来惩处自己。
 
    如果你能这样做选择,那么,你便是你自己的主人,你也可享受一种行使自我主权的自由。
 
    当然,以上的说辞只能是青春期的孩子可以领悟和觉悟到。若是儿童期的孩子,那必须是父母学会领悟,学会爱的功课。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 玲
       熊玲相关文章:

 

可以除掉自卑吗
她为什么会晕血?
怎样面对别人的非议
脆弱的本质
犯案幻想的心理分析
如何面对残酷的真相?
为什么老是脸红
任性的性欲
有一种感觉叫不服输
离开你的夹缝路
路怒症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他人眼里我是谁
 

 

成都熊玲心理咨询机构微信公众平台

婚姻家庭
情感困惑
同性恋
婚外情感
强迫症
恐惧症
焦虑症
抑郁症
失眠
职业规划
人际交往困难
情绪疏导
亲子教育
厌学网瘾
成长烦恼
升学压力
推荐资讯

熊玲:关于无可奈何

人们对无可奈何的感觉,熟悉到说不清它的来历和味道。总之是五味杂陈的不爽。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说明了无可奈何的常态。 人们倒是清楚, 与天有关的诸如生老病死的无可奈何,虽很痛苦,却因为公平,故能坦然处之。 与人有关的诸如冤案情仇、屋漏偏

  • 240846020
  • 12845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