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 情感困惑 >

熊玲:情变与不变的心理动力学

发布时间:2020-01-29 12:52  点击数:
导读:如果情这东西,本质上是一对魔鬼天使,那么,情的易变性是令人漂浮不安的魔鬼,情的吸力则是令人迷恋的天使。本文,借电视剧《兄弟一

 

 

如果情这东西,本质上是一对魔鬼天使,那么,情的易变性是令人漂浮不安的魔鬼,情的吸力则是令人迷恋的天使。本文,借电视剧《兄弟一场》来谈论:情感的变与不变的心理动力学。

    

 

《兄弟一场》的故事概要:史进(周小斌饰演)和毕福林(刘威饰演)是从小的好兄弟,毕福林的父亲又是史进的师傅。毕福林负责的汽修厂频临倒闭,兄弟们各干各的。兄弟一伙,除杜胖子发财了,其余处在温饱线上。史进离厂开出租车时遇到困难,靠毕福林鼎力相助度过了难关。当史进得知毕福林为筹款30万而困,主动挑起了帮他筹款的重担。史进不问毕福林筹款干啥,只管一心为他筹到款。为此,他遭遇了:在有钱的朋友那里借不到钱,在没钱的朋友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点一点,搭上自家和父母的积蓄,为毕福林筹够了30万。不料,毕福林不顾兄弟之情、抛下妻儿和年迈有病的父亲,携款奔向他的情妇。在史进得知毕福林的不义行为后,他仍一如既往地帮着毕福林——借款,还款,照顾毕福林的住院的父亲,帮着毕福林辛苦的妻子和孩子。这一过程中,史进经历着与妻子喜梅(袁立饰演)的冲突与情感危机,与朋友的纷争与纠结。但故事的结局是大圆满:毕福林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也改过自新。史进义无反顾的重情重义感动了所有亲人朋友,化解了矛盾,也成功地挽救了频临倒闭的汽修厂。

   

 

《兄弟一场》涵盖了人间的爱情、亲情、友情、夫妻情,凸显的是兄弟情结:义气。我疑惑,人间这么多情感中,兄弟义气何以有超越性的魔力?透过剧中人物的情感取向与变化看出:情在被坑害时,有两种情感反应,一是情感颠覆,一是情感依旧。前者是情变,其动因是不仁不义,后者可谓不变之情,其动因是义气。那么,毕福林为什么要背叛妻子,又为何对兄弟背信弃义?史进为何在亲情爱情与兄弟情冲突时是以兄弟情为重,又何以要对背信弃义的兄弟恪守忠义?

    

 

这两人中,毕福林仅是一个陪衬(他的出场戏很少),编导或许用他来衬托史进这一非凡人物。可毕福林有他的不凡之处,他也算是有情有义,但经不住情感诱惑,有钱会变坏的那种男人,他不凡在他的情变,是那么淋漓尽致:1)携款是携他的穷兄弟们的借款逃离,可谓不仁;2)不顾兄弟们难处,害得兄弟家庭矛盾纠葛、情感危机,可谓不义;3)背叛贤妻、私奔情妇之举,可谓不忠;4)丢弃年迈的父亲和年少的孩子不管,可谓不孝不德,简直就是十恶不赦之徒。

    

 

 

 

一个有朋友有妻儿有地位的男人,何以情变到如此地步,我们世俗地理解,他是鬼迷心窍着了魔。但这不过是一种愚昧的安慰,无以解释现实中确有此类人的行为动机。毕福林毕竟是有追求有情感之人,他颠覆性的情变之举,用精神动力学理解,他做出背叛贤妻私奔情人的背后,一定有他无意识深处的怨母或恋母情结的推动,即要么家中有驱使他叛逆的因素,比如妻子身上某种特质(像严母般的强势或控制)触及到他欲躲避的被控情结,因只有被控制性环境,才会助长人的逃离欲望;要么家外有着吻合他心中理想母亲的异性,感觉上能充分满足他潜藏的恋母情怀,从而掉进激情爱的漩涡。当一个人在有条件满足内心深处的情结时,他是失去理智判断的。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是情感动物,当人在情感饥渴下贪欲,绝非他的坏良心而只是太饥饿的表现。但人的社会性告诉我们,人是不可以随心满足情欲的,不管你的情欲有多么深远的理由,和不由意志控制的冲动,只要你满足的过程或结果,有伤及他人的感情,你必然负有责任,代价或许是良心谴责,或是其他关系或利益的丧失…这都可以说是社会道德的代价。毕福林,他因情结而顾不上道理与责任,因满足情结而坑害着朋友的同时是备受煎熬的。正是他的备受煎熬,才能说他对妻子的背叛、对朋友的情变,是他满足情欲的附属结果。生活中有许多毕福林,正是受无意识情结控制而不知,是无意识地因为情结而情变,因为满足情结而变得无情。

    

 

人因情结驱动而丧失理性的行为,其显像是无情无义,而实质是情感匮乏。毕福林的情变寓意着:人有情结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情结而丧失掉亲情、友情、自尊等情感。

    

 

毕福林的妻子金莲(娟子饰演),不但没有因毕福林的情变而离弃他,反而为他承担起还钱债的责任,其动因,完全是感激史进等朋友的仁义之情。

    

 

人会敬仰重情重义之人,但一个人执意对不义之人施与恩典,你会敬仰吗?电视剧描写了这样一个,不惜损伤夫妻之情而要忠义不义之人的史进,让人看后有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敬佩还是愤慨,是感动还是漠然。但生活就这样,充满了不可理喻之人事,任何不可理喻之事也都有它可理解之情由。

    

 

若问,史进为何在各种情感冲突时选择兄弟情,又为何要对背信弃义的毕福林恪守忠义? 我们引用史进的一段话以作解读,他在电视剧结尾时说道:“我这一生,以前 总是千方百计为考虑别人,只要别人好了、快乐了,我这心就舒服。我总是,以十个为人好,换回一个对我好,可现实不是这样的。我朋友少,却有为难我的、坑害我的。但,我一如既往地要对得起朋友!一路走来,我深感两句话:我今天的事业、爱情的双丰收、成就感,得感谢理解我支持我的朋友,也得感谢为难我、坑害我的朋友。”透过后面这句话,既反映出编导的用心,借毕福林的无情反衬史进的重情忠义,又揭示出一个真理:英雄,只有在苦难和弱者同在时现身。哲学家也告诉我们:没有爱哪有恨,没有恨哪有爱?之所以有伟大,是因为有渺小的存在。

    

 

史进充其量是个痴迷兄弟情,算不上是重情重义的人。如果他重情重义,就应该重视正义之情:惩治朋友的不义之举,而不是一味扶助不义之人。这一痴情,似乎超越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接近圣经所言“爱你的敌人”。但我不认为史进有多么伟大,只感觉这样的人能做常人不能做之事,是有他异乎常人的情结罢了。也就说,史进在用仁义款待不义的毕福林的同时,殃及着家人的感情,这本身就不是一种仁义,而只算是一种愚忠情义,只能说明他被某种潜意识动力驱使,这一驱力来自他的兄弟情结和拯救欲望。精神动力学会认为,他执迷于为他人,实则也是在履行他无意识的救助愿望。

   

 

 

 

雷锋便是那样的人。若说他的行为有高尚的动机,不如说是一种借题发挥的颂扬,反映的是颂扬者的政治需要而已。

    

 

生活中如雷锋似的人,无论被帮助者有何变故,他们的助人之情都不会变;现实中如史进一样的人,无论遭遇朋友的是算计还是坑害,他们的仗义之情都不会变,这意味着,他们始终有支撑他不变之情的动力所在。深度心理分析人的某种情感,能在颠覆性情变时巍然不变,惟有人那顽固的无意识情结的捍卫。情结它总是以强大的能量,自动自发地驱策人作出一些非常态的,或荒诞离奇的,或惊天撼地的事情来。

    

 

忠义或愚忠,若在同一情景下,因人不同的个性、情结而有不同的情感反映。史进的妻子喜梅,率真、仗义、能干,在感觉兄弟情被坑害时,因为她的真挚、仗义而不容欺哄坑骗之行径,势要惩处施害者。她也仁义,但是愿帮衬需要被帮衬的人,敌视不义之人。这是代表常态的正义之情。唯有史进,能在朋友情变时情感依旧,其忠义可谓史无前例,三国的桃园三结义,张飞还有过因为关羽“投靠”曹操而与他决斗,关羽也有过以为刘备在吴国沉迷酒色而欲跟他绝交,堪称千古流芳的忠义之士,遇兄弟情变时亦然会收回忠义。那么史进的忠义之情,算什么样的忠义呢?是否,一种“爱你的敌人”之忠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忠义?

 

 

作为文艺作品,寓意总想于传递一份高贵,一种理想,一种人间那丢失的无私与侠义。因为无私与侠义能够拯救人堕落的灵魂。站在心理学立场,我认为史进在朋友无论怎样情变之下,都不变自我的忠义,揭示了他力求完美的取向:(毕福林就是他自身的体现)他无法容忍兄弟的堕落,如同他不许自己不好一样,他必须要挽救兄弟,否则他会承受堕落,或不完美之痛。这也揭示了他“不管别人咋样,只管我是忠贞不渝”的自恋与偏执。

 

 

现实中的许多偏执狂,正是于复杂万变中能固守“一根筋”的人,往往也正是那种偏执,成就了常人不可做到的事情。史进并非什么高尚的人,而只是普通人中那类偏执的人,偏执是一种性格结构,其内部有超强的理想自我,或自恋情结,这些才是他们能够保持某种情感不变的核心动力。

    

 

可以说,情感的变化无常,使人的理性往往败给感性,情感能征服理性本身,又可见情感不变的超越性。情变与不变的背后力量,都是那坚固不化的各种情结。

 

 

婚姻家庭
情感困惑
同性恋
婚外情感
强迫症
恐惧症
焦虑症
抑郁症
失眠
职业规划
人际交往困难
情绪疏导
亲子教育
厌学网瘾
成长烦恼
升学压力
推荐资讯

熊玲:谁害她生了病?

(一)对病因的纷争 01 一对年轻夫妻,男36(简称他N),女33(简称她M),结婚十五年了,有一双儿女,有他们共同创办的一小型企业。N的原生家庭条件较好,十三年前M怀孕期,N的母亲来他们家准备带小孩,婆媳相处困难;M不幸流产。十年前M生下第一个小孩,婆

  • 240846020
  • 12845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