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原创文章 > 青少年心理 >

熊玲:教子育人,快乐的心智养育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8-08-30 08:11  点击数:
导读:作者: 时间:2018-06-21浏览次数:18 育人的关键是什么? 教子育人,我们都知道快乐的心智养育是关键。但我们教育界明知什么该扬什么该弃,却只能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很多家庭教养也跟着怪,总是说一套做一套。 我有一来访者,她说她是为孩子活着的,为了6岁

作者: 时间:2018-06-21浏览次数:18



  •     育人的关键是什么?









        教子育人,我们都知道快乐的心智养育是关键。但我们教育界“明知什么该扬什么该弃,却只能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很多家庭教养也跟着怪,总是说一套做一套。

        我有一来访者,她说她是为孩子活着的,为了6岁儿子的前途,本来不很富裕的他们,住进了高档小区,报了富贵学校,本来她不情愿给孩子上补习班,但她不想输给小区的大人和孩子,便给儿子报了6个课外班。似乎,我们都知道:你生命的过去被告知了什么,被经验了什么,它将是伴随你今后行为风格的影子舵手。我们也同意: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注重孩子的性格养育,而非学习成绩和那些疯狂的课外辅导班。我们亦懂得:“聪明的家长总是跟在孩子身后,糊涂的家长总是堵在孩子的前面”...可是,明白这些道理的家长,总有另番道理“有啥法,胳膊拗得过大腿吗”,这为何?

        教育界吼了很多年的对中小学生“减负”重视素质教育,实际上呢?诸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荐新教育理念--培养爱的能力、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之道理,结果又怎样呢?似乎每个做教育的人都会说“我们也无能为力”,每个教师会感叹“我们也不容易啊”。为什么我们要说一套做一套呢?











        借《虎妈猫爸》中的经典台词“别试图叫醒在装睡的人”,比较能隐喻中国教育、家庭教养的诸多怪象的动机。

        其实这怪象背后,是我们的文化土壤有太深的固步自封、唯利是图、阳奉阴违的劣根,太稀缺诚实、公正、信仰、爱等元素。

        可我们还是想说,即便如此,做家长的若真为了孩子,就应该正视: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但改变家庭养育模式我们是可以自主的。因为你很清楚,真正的爱孩子,是舍得放手孩子,才能在孩子儿童期完成或形成独立的——爱的能力、探索与创造力,开放的心、弹性化的个性。

        也因为你无法回避,决定人一生的前6年成长,主要是靠家庭供给:有依恋更有分离的养育模式。中国父母尤其是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是粘连性的关系,甚至几代父母去控制粘连一个孩子。简单说,分离就是:在孩子三岁开始,母亲要逐一与孩子分离,增进父亲跟孩子的情感交流;双亲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各方面逐一做到信任地放手。我们真希望,是由这样的真爱在主导这个家、主导这个家的养育。









        实现这一希望,要看我们的抚养人,能否首先敢于改变自己:隔代父母敢于退出对儿女的干预、对孙辈的管教行列;母亲敢于收回对孩子包揽的手、敢于与孩子分离;抚养者们敢于脱掉虚荣的外衣,不与人攀比,不随波逐流。作为教养者,你敢吗?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熊玲相关文章:
青少年心理
婚姻情感
神经症
职场心理
推荐资讯

从孩子“拖沓”与“任性”中看父

作者: 熊玲 时间:2006-03-20浏览次数:5733 孩子在6-12岁年龄阶段,称为儿童的中期和儿童后期,是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此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期。面对行为问题中常见的厌学、脾气躁、逆返、任性、拖拉、胆怯、

  • 240846020
  • 12845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