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玲 《爱痛苦》之二 有一则心理故事和点评很有意思,由此引诱出了这篇爱痛苦的文章。 故事名叫孩子为谁而玩讲到: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连,几天过去了,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
作者:熊玲 爱痛苦(1) 很久 以来,我想写有关论痛苦的系列文章。不知能否系列写下去,于是这成了令我痛苦思考的痛快的生活课题。伴随这份痛与快的感情出现,于是有了我对论痛苦的爱恨动力学的哲学思考。 谁也不爱痛苦,可谁也避不开痛苦。就像冤家对头,是
作者:熊玲 图片来源:互联网 路怒症这一标签,我也是最近才听说。当时是坐在我女儿开的车上,正遇着高峰堵车时(堵车近20分钟)她一脸焦虑、坐卧不安、愤愤地说:哎,这样的堵车咋不患路怒症嘛!嗯,路怒症?我有点诧异,然后问她:你现在的心情和表象是否
作者:熊玲 老师:您好! 如题,为了薪资待遇自从换了工作以后,就由衷的不喜欢这个工作,以前在一家日企做售后服务,现在做行政工作,但更多的是经常要关注一些行业的政策以及到相关部门审核办证之类的事情,感觉这个行业都是一些太乱七八糟,太多的潜规则
作者:熊玲 回复《家庭医生》编辑的来信 熊玲老师,想请您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回复好吗: 每个人的生活和眼界都有局限,总是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一次意想不到的契机,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真相。然而,真相并不总是美好的,有时甚至是我们无法面对和接受的。或许
团体治疗 团体治疗是一种通过验证的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 尤其是针对人际关系感觉不流畅不顺利的来访者。 比起个体治疗,团体治疗更有力,并且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抑郁 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 有不少朋友感受到心情低落的持续性困扰。 情感 也许是因为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