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不善言词的人,越过的孤独?
何为孤独?词典的基本解释是: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 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力量)单薄。事实上,人们不用查阅孤独的含义,都知道,孤独是一种心理感受,所谓的孤独感,一种心理的孤寂感受。同时,人们早亦把孤独视为了负情感情绪的范畴。
我们首先得承认,孤独是一种不太好的感觉。从孤独的名词解释,我们看到了它是一种弱小、无助、孤寂的存在。然而,弱小、无助、孤寂的感觉,作为人这一独立的个体,从出生那一刻,就体验到了分离的痛苦和无助;成长中,又得经历数不尽的“势单力薄”的无助,终将每个人会走向绝对的弱小、衰朽。我们也就得知,孤独感,对人而言是谁也免不了的存在,是伴随终生的存在。
所以我认为,孤独,跟人善不善言词无关,跟一个人的选择有关,跟他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有关。能言善辩的人,兴许有他不为人知的自卑感,和空虚的孤独;不善言词的人,更可能有常人体会不到的充实,和甜蜜的孤独。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存在。而每个人,都在用他自身的特质、擅长,或陪伴,或填充着他的孤独存在。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熊玲相关文章:
矛盾感的困惑与诱惑(下) 2,主体性与矛盾感的强弱相关 人格论亦可表述为主体论,人格结构的成熟度被描述为健康或幼稚型,独立自主或偏执障碍等类型。主体论将人格的成熟度,也指心智成熟度,主要是从主体性如何,是否建立与发展的角度予研究和表述。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