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原创文章 > 神经症 >

熊玲:为什么有时候脑袋里会闪过一些不好的念头?

发布时间:2018-08-29 13:11  点击数:
导读:作者: 时间:2018-02-12浏览次数:38 常常听到一些来访者说:我知道不该反复想乱七八糟的事,但就是控制不住要想;为什么我脑袋里总是冒出一些不好的念头。 现象看,他们钻进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即陷入我知道不该反复想乱七八糟的事,但是控制不住要想为什

作者: 时间:2018-02-12浏览次数:38

 

 

    常常听到一些来访者说:我知道不该反复想乱七八糟的事,但就是控制不住要想;为什么我脑袋里总是冒出一些不好的念头。


    现象看,他们钻进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即陷入“我知道不该反复想乱七八糟的事,但是控制不住要想”“为什么我总是冒出不好的念头”等的痛苦,且整天跟这些想法作对,欲从思维里消除那些不好的观念。

    20岁的大学生晨晨被他的强迫想象“魔鬼野兽××,必须杀死××”折磨了五年,也与这一想法斗争了五年,他说决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念头。这个××是他决不可杀的长辈,但不管杀谁都要不得呀,所以对这一想法他必须要抵制。

    表层上是这一观念和反复想这一观念在折磨他,使他痛苦。他并不很清楚,是什么使他形成了这样的强迫怪念?任何顽固观念或习惯形成的背后,是有历史渊源的。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而患者之所以痛苦的深层次东西,往往就在他们的症状或梦里面。

 

 

 

 


    从晨晨的症状看,那个他必须抵制的思维很直白说明几点:

    ①他有仇人,这个仇家是他的重要关系人,并给他过某种伤害;②其伤害的程度较重,以致他产生有强烈的愤怒和野心勃勃的杀机;③他受某种力量的控制(多属于伦理道德),压抑了复仇或杀人冲动。一般说来,伤害或挫折并不必然是一种隐患或灾难,它是否会制造创伤性情结,取决于一个人的个性态度和应对能力。面对伤害于我的事件或人,如果能外向性表达自卫还击,或事后做一些补偿性工作(外向表达受伤害的感觉和不满)等,都是及时而合理处理了愤怒的做法。

    看得出,晨晨自身存在矛盾个性或矛盾需求,他既有泄恨的攻击需要,又有做善良人(伦理道德需要)或避免惩罚的需要。若要满足后者,他就必须压抑攻击需要。一般这样的人在面对伤害性事件时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做选择进退两难。而持续的冲突本身又是一种痛苦,为缓解痛苦,又只好采取压抑痛苦。所以晨晨解决冲突的策略,最多只能在心里刻骨仇恨他不满的人,在思想里千万遍咒骂那人是魔鬼是野兽,在脑海里不断幻想杀死了那人千万次。因此说,晨晨的强迫思维症状,只是他长期压抑不相容欲望的结果,也即真正的病魔,是他内心深处不一致的观念和不能协调的愿望冲突在强迫他受苦。

 

 

 


    强迫性思维是强迫症的基本表现。强迫性患者总是在和自己的强迫观念作斗争:“我努力使自己不去想那些事情,但就是控制不住要想。”其实,他并不知道,这种斗争带来的神经和精神紧张,恰恰加剧了强迫观念的力量。高压导致反高压,他越是强烈地排除某观念,这一观念就变得越强烈,越不可能忍受和不可排除。你强迫自己消灭它,它不但没消灭反而被强化了。因此解除痛苦的关键是,当事者要理解真正强迫你的是自己内心的控制而非强迫症状,要明白强迫症状仅是一种表象是结果,真要消除症状,就必须正视症状背后隐形控制的东西。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 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 玲    

 

     熊玲相关文章:

青少年心理
婚姻情感
神经症
职场心理
推荐资讯

论主体性与矛盾感 (下)

矛盾感的困惑与诱惑(下) 2,主体性与矛盾感的强弱相关 人格论亦可表述为主体论,人格结构的成熟度被描述为健康或幼稚型,独立自主或偏执障碍等类型。主体论将人格的成熟度,也指心智成熟度,主要是从主体性如何,是否建立与发展的角度予研究和表述。 主体

  • 240846020
  • 12845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