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当事者总觉得自己生病了,不是怀疑身体的各个部轮换生病,就是怀疑某器官生病了。于是,长期跑医院,不是去治疗而是去检查,对感觉疑病的地方反复查,求证是否真是有病。轻者,怀疑某部位有病,焦虑不安;重者,疑似有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沉于一片恐慌。
疑病症的表现,无疑展现了对死的恐惧,但这不足以解释他们何以疑病,又何以恐惧不存在的疾病。
临床上很多奇怪的心理症状,如果命名是能极大程度减少焦虑,即便这个名字毫无价值,如毛发恐惧(见Yalom等提及),因为命名能减少或者划定焦虑的来源,而疑病症恰是竭尽全力也无法命名!即,无法定位得“病”没有、得了什么病,而忧心忡忡,只好以症状——疑病幻想,来反复提醒自身中有无法弥补的缺失或空洞。但这些都是一种看不见的心理黑洞。
矛盾感的困惑与诱惑(下) 2,主体性与矛盾感的强弱相关 人格论亦可表述为主体论,人格结构的成熟度被描述为健康或幼稚型,独立自主或偏执障碍等类型。主体论将人格的成熟度,也指心智成熟度,主要是从主体性如何,是否建立与发展的角度予研究和表述。 主体